园区
400-800-6992    13913866997

淮安产业格局

2018-11-22 16:32 访问次数: 1186

一、淮安市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2018年第4号公告,公布了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其中淮安2家国家级开发区、6家省级开发区名列其中。

淮安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542872828(1).png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住人口30万人,管辖面积166平方公里,多次获评“江苏省先进开发区”。淮安市是大陆唯一国家级“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连续第五年获评台商投资“极力推荐城市”。3+2”产业进一步集,2017年,五大产业完成应税开票315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电子信息产业82.54亿元,同比增长240%;装备制造产业60.05亿元,同比增长12.9%;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59.85亿元,同比增长11.4%。工业方面,重点打造了以敏实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以卧龙电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以晟德药业为代表的生命健康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富士康为代表的IT、以台玻为代表的盐化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3+2”现代产业加速集聚。吸引了日韩、港台、欧美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区投资兴业,累计集聚富士康、台玻、敏实、晟德药业、卧龙电气、明基、膳魔师、阿里巴巴、搜狐、浙大网新、京永自行车等各类企业6000余家(其中台企400余家),成为江北知名的台资集聚高地,也是江苏省政府重点扶持的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核心区。服务业方面,开发区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打造四个特色产业:以淮安掼蛋网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以华润苏果、普洛斯、宇培、新地等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以麦德龙、大润发、亿丰时代广场、建滔商业广场、仕泰隆、博德五金、锦绣国际装饰城为代表的综合商贸,以西游记主题乐园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

1542874669(1).png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淮安市区东北部,前身为淮阴经济开发区,2001年开始建设,200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更名为江苏省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7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安高新区区位优势明显,航空、航道、高铁、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汇集,总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九通一平”面积33.4平方公里,辖5个产业园、1个乡、4个村。建区以来,淮安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苏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淮河生态经济带新兴产业发展引领区、江苏省区域开放协同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以“一区五园”、产城融合战略布局为总抓手,坚持存量培育和增量招引双轮驱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同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中高端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为核心的三大主导产业以食品加工、机电科技、盐硝加工为主体的三大传统产业,先后引进德科码半导体、时代芯存相变存储器、益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富强新材料等超百亿级项目,双汇食品、德瑞加数控机床、伊弗特精密零部件等一批行业内知名企业,截止2016年底,累计进驻企业826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家,千亿级半导体产业集群、百亿级“智”造基地正在加速形成。近年来,淮安高新区相继荣获“全国十大诚信开发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江苏省高端装备制造业特色和示范产业基地”、“江苏省科技创业园”、“江苏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江苏省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

1542875361(1).png

淮安省级开发区有6个,分别是:江苏淮安工业园区、江苏淮安清河经济开发区、江苏洪泽经济开发区、江苏涟水经济开发区、江苏盱眙经济开发区、江苏金湖经济开发区。

1542873024(1).png

江苏淮安工业园,是1995年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享有市级审批权限。为了加快淮安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培育淮安新的增长板块,淮安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9月对原园区区划进行了拓展和调整,新拓展面积58平方公里。拓展区域位于淮安市区南部,苏北灌溉总渠北侧、宁连一级公路东侧,紧邻宁淮高速、京沪高速、宿淮盐高速,淮安市区景观大道淮海南路纵贯园区,园区周边规划配套建设苏北灌溉总渠800万吨码头、大运河集装箱港口、宁淮铁路火车站。园区将依托闽商、浙商、台商、欧美、央企五大引资平台,围绕汽车机械、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光伏电子、节能环保五大产业方向,按照“高、大、名、外、绿”五大选资要求,深化产业链招商,积极打造工业新城,形成淮安经济新的增长板块。

1542878757(1).png

二、淮安市产业结构

淮安需要坚持调高调轻调优调强调绿的导向,加速推进转型升级,打造“4+2”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版,推进“4+3”现代服务业加速突破,推动“4+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产业高端化、高技术化和服务化发展,形成技术先进、协调融合、优质高效、绿色低碳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打造“4+2”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版

坚持工业强市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实施重大项目引领、规模企业培育、制造装备升级、品牌质量提升四大工程,推行规模化、智能化、品牌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发展,打造“4+2”优势特色产业升级版。到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过万亿,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均过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翻番,总体上步入工业化后期,成为长三角北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1542953565(1).png

1)盐化新材料产业。以高端、绿色、循环、集约为发展导向,重点发展基础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石油化工和生物化工。到2020年,盐化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200亿元,建成国内知名盐化新材料生产研发基地。

2)特钢及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集群化、国际化六化同步发展为主线,促进特钢产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逐步形成特钢原材料-机械零部件-装备整机的产业链体系。到2020年,特钢及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成国内知名的特钢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3)电子信息产业。以终端化、多样化、高端化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信息终端制造、电子元器件、光电子、应用电子、软件与信息服务五大产业链,促进信息终端制造与电子元器件产业协同发展。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电子制造业集聚区和中国声谷。

4)食品产业。以服务中高端消费市场为核心,以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为基础,打造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四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保健功能产品和宠物食品新兴产业到2020年,食品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500亿元,建成长三角食品产业重要基地和苏北区域健康食品产业精深加工制造、检测认证高地。

5)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按照政府引导、龙头带动、重点突破、结构优化的发展思路,加快引进和培育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与零部件制造两大产业,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省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到400亿元,建成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和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及核心零部件制造基地。

6)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以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为引领,大力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产业。到2020年,生物技术及新医药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建成省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二)推进“4+3”现代服务业加速突破

着力完善“4+3”服务业特色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产业集中、发展集约、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现代服务业集聚群,加速构筑布局合理、规模适当、配套齐全的苏北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全面打响游在淮安、购在淮安、食在淮安、学在淮安、医在淮安、居在淮安“六在淮安”品牌。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8%。

1542954481(1).png

1)物流。抢抓机场、铁路、公路、航道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的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到2020年,形成“一区、十园、九中心、多节点”的现代物流业空间布局体系,物流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

2)金融。建设淮安金融中心,成为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区域性金融业发展载体,打造苏北区域金融中心。到2020年,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分别达40家、55家、40家。实现30家境内外挂牌和上市企业,企业发债等其它各类直接融资余额新增500亿元。

3)旅游。建设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叫响“游在淮安”品牌。积极发展特色主题旅游,加快里运河文化长廊、古淮河·西游记文旅区建设,构建淮安旅游服务核心功能区。到2020年,大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旅游业实现收入超500亿元,接待游客人数达4400万人次,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

4)商贸。大力发展现货与电子交易、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业,构建区域商贸集散中心。到2020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突破500亿元,培育年销售过亿元的零售企业30家左右,过亿元市场15个左右。

5)电子商务。创成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500亿元;网络商品交易额突破3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0%。

6)健康养生。打造长三角北部滨湖休闲养生谷,面向华东地区的养生文化体验目的地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辉映的乐活健康之城。到2020年,建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健康养生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 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90%以上,健康知识知晓率达80%以上,健康行为形成率达65%以上。

7)文化创意。打造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文化创意之城。着力挖掘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淮安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加快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工业设计、广播影视、工艺美术、演艺娱乐等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与产业融合。到2020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建成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3-4个、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1个。

三)推动“4+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主线,大力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农业产业化带动、科教兴农、绿色农产品行动和农业机械化支撑等行动,推进“4+1”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强化现代农业发展支撑保障,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1542955275(1).png

1)优质稻米。做强优势稻米基地。到2020年,建成优质稻米基地300万亩,建成以白马湖、洪泽湖等湖泊周边区域为主的优质稻米核心基地100万亩,绿色大米、有机稻米基地分别达到50万亩、1万亩,使用“淮安大米”品牌标识的大米年销量突破10亿斤。

2)高效园艺。建设区域优势园艺基地。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根本,着力构建普及年亩产纯效益5000元、扩大1万元、示范5万元、探索10万元的高效园艺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标准化园艺基地建设。到2020年,高效园艺面积扩大到200万亩,年亩均纯效益1万元以上的高效园艺面积力争突破100万亩。

3)规模畜禽。打造畜禽产业发展集群。坚持以优品种、调结构为先导,以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种养结合、生态循环为取向,加快养殖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重点培育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主体,努力打造“淮安黑猪”等地方特色畜禽品牌。到2020年,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80%,创建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15个、省级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300个。

4)特色水产。做强特色水产,促进生态循环。全面开发地方种质资源,推进生态健康、科技高效的养殖模式,形成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三业”融合协调发展。到2020年,龙虾、河蟹养殖面积达60万亩,特种鱼类养殖面积达10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占比达到26%,建成千亩以上水产养殖示范基地40个,新增农业部健康示范养殖场40个、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2个。

5)休闲观光农业。围绕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农事体验、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农耕文化等主题进行差异化布局,着力建设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休闲农业园区和新农庄。建设一批现代农业观光精品园、生态休闲度假区和升级版农家乐,策划一批休闲农业节庆和游乐活动,培育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休闲观光农业知名品牌。到2020年,建成休闲观光农业主体700个。

淮安现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具有淮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4+2”优势特色产业加速集聚发展,实现产值39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8%,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获批国家火炬计划盐化工特色产业基地和盱眙凹土特色产业基地、省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汽车先进制造业基地。“4+3”特色服务业快速发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占地方税收比重达7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4+1”现代农业产业加快培育,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8家,获批6家国字号农业载体,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量全国地级市第一,农业综合机械化和粮食收储现代化水平跃居苏北首位,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业现代化工程发展指数苏北领先。“十三五”期间,淮安需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沿海开发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充分发掘交通枢纽、绿色生态、文化吸引、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潜力和优势,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着力提升交通支撑力、城市带动力、产业竞争力、文化引领力,不断增强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