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
400-800-6992    13913866997

盐城产业格局

2018-11-19 17:29 访问次数: 1208

目前,盐城市经济总量排在国内第34名,依据来源于《2018年上半年全国城市GDP排名(001-100)》。根据排行榜显示,盐城位居省内的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六座城市之后。盐城经济在江苏省内排名第七。

一、盐城市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

近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2018年第4号公告,公布了2018年版《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其中盐城2家国家级开发区、11家省级开发区名列其中。

盐城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苏长江以北首家实现“千亿工业销售、百亿财政收入”的开发区。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考核排名在全国147家国家高新区中由2016年的101位跃升到86位,前移15位,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在全国438家国家级开发区中排名第111位,在全省领先。

1542619318(1).png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于盐城市区河东部,成立于1992年7月,199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2年成功获批盐城综合保税区,2014年跻身江苏省131家开发区第16位,是江苏长江以北首家实现“千亿工业销售、百亿财政收入”的开发区;2015年7月,被确定为中韩盐城产业园核心区,拥有中国沿海汽车城、韩资工业园、盐城综合保税区、盐城未来科技城、韩国社区5大功能平台。201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近3年,累计招引项目172个,总投资674亿元,其中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8个,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三厂为代表的一批重大项目先后落户。经过20年的发展,全区现已集聚工业企业483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外资企业139家,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销售超100亿元企业2家,其中东风悦达起亚公司销售可达550亿元。汽车产业:建有长三角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主题展览馆、科技研发中心和孵化中心,现有奥新新能源、台湾实联电池、普天新能源等33个产业链项目,36款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家工信部公告目录。智能制造产业:拥有意大利布雷维尼、行星减速机、印度马恒达拖拉机、江苏江淮动力柴油机、悦达专用车等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国家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南大苏富特、软通动力、艾克玛特等知名软件企业,规划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和东风产业园。光伏广电产业:天合光能太阳能组件、台玻太阳能境板、东芝三菱逆变器、鑫晨光热、普光新能源等光能源项目,中节能立德照明基地、新锐光电RGB封装、米优光电、新光字智能灯等LED光照明项目、鸿佳电子、汉创电子等光显示项目先后落户。

1542680198(1).png

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前身是江苏盐都经济开发区。2012年11月16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苏政复〔2012〕94号文件批复批准。江苏省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16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隶属于盐城市盐都区管辖,规划建设5园3区:江苏华锐风电产业园、盐城通讯电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外资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园、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农产品集中加工区、盐城中小科技文化企业集聚区。盐城高新区产业基础较好、发展前景广阔。截至目前,盐城高新区已累计招引亿元以上项目186个,集聚华锐风电、秦川机床、麦德龙等行业领军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3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7家、上市公司15家、外资企业40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初步形成以风电及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约集聚融合发展的格局。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22亿元,外资到账8197万美元,外贸进出口6.56亿美元。

1542682829(1).png

盐城省级开发区有11个,分别是:江苏省盐城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省盐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大丰经济开发区、江苏大丰港经济开发区、江苏响水经济开发区、江苏滨海经济开发区、江苏阜宁经济开发区、江苏射阳经济开发区、江苏建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苏建湖经济开发区、江苏东台经济开发区

1542619735(1).png

二、盐城市产业结构

盐城市围绕“调轻调新调绿调高调强”方向,坚持创新引领、市场导向、绿色路径,大力实施产业创新“十大工程”,推进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加快实现产业调旧立新、从弱转强,由低走高,打造一批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产业标杆,构建具有总高端水平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长三角北翼产业创新高地。

1542694380(1).png

一)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1、强化主导产业规模支撑

以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紧扣全产业链打造,全力推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快增长、扩规模、上水平

1)新能源产业。巩固放大国家海上风电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效应,加快推动风电产业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重点 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2 MW以上低速风电机组、6MW以上 海上风电机组及关键零部件、集中监控及智慧风场管理系统、风电控制系统及设备,构建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风场应用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到2020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2)节能环保产业。以盐城环保科技城、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为依托,重点发展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PM2.5过滤、电袋复合除尘、湿电除尘、脱硫脱硝除尘成套装 置及设备,推进装备制造、工程承包、交易市场、创新平台、教育培训等大气污染防治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000亿元,争创中国节能环保 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3)电子信息产业。抓住当前信息经济新一轮发展契机,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手机、便携式通讯产品,成立智能终端产业研究院,努力突破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关键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00亿元,打造东部沿海智能终端产业基地。

4)高端装备产业。立足装备制造业现有技术积累、制造能力和产业基础,重点突破高性能数控金属切削与成型机床、多轴联动加工中心、柔性制造单元等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产业。到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实现开票销售500亿元,建成省先进重大装备研发及制造的重要示范基地。

2、放大先导产业带动效应

加快新能源汽车、海洋产业、航空装备和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实施创新关键节点项目,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1)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新能源汽车源头创新,实现整车、 零部件同步推进。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争取实现20万辆以上产销规模,形成 “风电车”等一系列可复制推广的

绿色应用模式,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开票销售300亿元,打造集新 能源乘用车、客车、专用车于一体的国家级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制造基地。

2)海洋产业。重点发展以 “风电水”为主架构的海水淡化成套装置和智能微电网成套设备,积极承揽海水淡化工程总承包业务,实施多能源协同供电微网控制系统示范工程,打造中国

新能源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标杆,建设国家海水淡化试点示范城市。到2020年,海洋经济总量实现倍增,海洋产业规 模达到1600亿元,其中海水淡化产业100亿元,海洋生物医药产业300亿

元,海工装备及相关产业200亿元,海洋渔业200亿 元,海洋服务业800亿元

3)航空装备产业。以通用飞机系统研制和集成制造为着力点,构建以整机制造产业为核心、服务产业为支撑、关联制造产业为延伸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格局。到2020年,航空装备产业实现开票销售200亿元,建设江苏航空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健康产业。抓住当前全球生命科学迅猛发展机遇,瞄准国际健康产业前沿,应用先进生物技术,加快发展创新药物、医疗器械、新型生物医药材料,重点建设以社会养老、休闲养生、 国际美容为特征的健康产业高地。到2020年,健康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1542696410(1).png

3、推动网络经济繁荣发展 

实施 “互联网+”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 互联网再造制造业,实现设计数字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推动互联网嵌入现代农业,发展信息农业、智慧农业,推动互联网提升服务业,促进供应链管理等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培育工业设计、远程诊断、远程教育、数字家庭等新模式和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业态。到2020年,互联网服务收入超过450亿元,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争创2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和江苏行动纲要战略部署,大 力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加速向中高端环节迈进、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1、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沿海汽车城

   以整车为带动,形成研发、零部件、汽车服务业一体化全产业链,加快实现整车、零部件、汽车服务业 “三个千亿”目标,打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汽车试验检测基地,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沿海汽车城。

1) 提升发展汽车产业。积极推进东风悦达起亚一工厂搬迁改造和二三工厂技术改造,规划建设四工厂,加快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研发中心建设和运营,增强自主研发能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流品牌和车型。到2020年,全市乘用车生产 能力扩大到100万辆/年,进入全国乘用车前六强。规模以上零 部件生产企业超过400家,建成5家以上国内一流的国家级零 部件研发中心,培育形成10家以上具有自主开发能力的核心 企业。

2)大力发展汽车服务业。加快完善中汽中心盐城汽车试验场 功能配套,加快大丰汽车25产业园发展,建成世界一流、亚洲领先的汽车试验检测服务平台。

2、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发展

1)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围绕大型石油钻采机械、高端泵阀、高性能港机、成套工程装备、大马力农业机械,培育发展具备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首台 (套)重大装备。到2020年,机械装备产业 开票销售突破1800亿元。

2)纺织产业。重点发展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新型纤维、高支纱线、高档面料产品,鼓励企业进入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服装 “快时尚”领域,推动产业重心转向具有自主品牌的中高档终端消费品。到2020年,纺织产业 开票销售突破800亿元。

3)化工产业。重点推进化工产业产品高端化、装备现代化、工艺清洁化、控制自动化、资源循环化发展。积极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石化项目,严控新上化工中间体项目。鼓励发展医药原料药及成品药,加快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生物医药新品研制及产业化。到2020年,化工产 业开票销售突破1000亿元。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 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5%,建成全省重要的服务外包 基地、东部沿海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1、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1)现代物流业。按照 “依托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的总体思路,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专业物流,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全力提升物流业现代化水平。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达 到560亿元以上,建成苏北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和江苏沿海主要商品出口通道。

2)金融服务业。加大金融主体引培力度,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快培育金融业务中心、研发中心、区域性总部等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金融市场中介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外资银行零的突破。到2020年,全市新增社会融资总量5000亿元,新增上市企业5家以上、新三板挂牌50家以上

3)商务服务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着力引进企业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物流中心、投资中心和营销中心等职能性总部。到2020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 2 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

4)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新一代移动互联技术的信息服务业,加快电子政务、数字媒体等软件开发应用,建设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到2020年,全市软件和 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突破450亿元,年均增长35% 以上。

5)科技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业孵化、成果转化、检验检测、评估咨询、技术服务等科技服务业。到2020年,科技服务 业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 

2、大力发展旅游业

加快重点景区建设,推动中华麋鹿园、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大丰港蓝色旅游度假区、滨海港生态旅游度假区、大纵湖、金沙湖、九龙口、黄海森林公园、大洋湾、西溪景区、荷兰花海、射阳岛和古云梯关等重点景区提档升级,争创国家 5A级旅游景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打造世界生态旅游大会永久会址。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盐城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国际、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力度,打响“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城市旅游品牌。到2020 年,全市旅游总人数达到4500万人次,总收入达到585亿元。 

3、提高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

坚持规模扩张与质态提升并重,积极推进盐城智慧科技城、国际汽车试验服务中心、现代物流园区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做大规模,增强功能,形成特色,推进服务产业集聚、服务企业集中和服务功能集成,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层次和水平,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成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承载区、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先导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体区、现代产 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创业就业的承载高地。到2020年,建成 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家,市级以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0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集聚区5家、超30亿元15家。

1542701336(1).png

上所述,近年来,盐城始终坚持抓重点、促转型、补短板、强动力,着力构建以绿色低碳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双轮驱动”为主干支撑,高效特色农业为基础保障的现代产业体系。下一步盐城将围绕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继续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加快重点产品突破、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切实提高主导产业产值在全市的比重,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围绕全产业链强链补链,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和旗舰型项目,力争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列入省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加快设立中国盐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引入稀缺性高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利用中韩产业园平台优势,全力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的新高地;利用沪苏产业联动集聚区“飞地”优势,打造北上海临港生态智造城;利用滨海新区空间优势,打造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持续增强全市产业竞争力,为“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取得新成就做出更大贡献。